AGAMES 討論區
標題:
[轉貼] 每一朝代的妃嬪階級
[打印本頁]
作者:
godzilla
時間:
2008-3-28 02:26:52
標題:
[轉貼] 每一朝代的妃嬪階級
中國各個朝代後宮嬪妃名目如下:
《周禮》記載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共計一百二十一人,每人掌不同職務,如后為後宮之主,夫人主管婦禮,九嬪主管四德,世婦主管喪祭賓客,御妻則主管王燕寢之事。
西漢時后妃位號由上而下:
昭儀﹝元帝時立﹞、婕妤﹝武帝時立﹞、娙娥、容華、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長使、少使、五官、順常,以及最後一級﹝名號繁多,包括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共十四級。
東漢開國,刪減後宮人數及級別,只有貴人、美人、宮人、采女等幾個級別。人數不定,但後來至桓、靈二帝時後宮女子達二萬人。
魏晉時期曹魏宮制大概是這樣:
夫人、貴嬪同級,然後是淑妃﹝明帝立﹞、淑媛、昭儀、昭華﹝明帝立﹞、修容、修儀﹝明帝立﹞、婕妤、容華、美人及良人。
晉朝則仿傚曹魏建立後宮制度:
貴嬪、夫人、貴人為三夫人,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為九嬪。
南北朝時南朝宋齊梁陳皆承晉制,但名稱略有變更。
北朝拓跋魏後宮簡樸,只設夫人,不論數目多少。孝文帝漢化政策同時改革後宮,以後宮位號與官員名稱相對。
北齊初有夫人、嬪、御,至武成帝設左右昭儀於眾妃嬪之上,後主又設左右娥英於昭儀之上。
北周初只設五夫人,但後來宣帝無道,五后並立,後宮位號多不勝數。
隋朝初因文帝獨孤后性妒,後宮並無妃嬪。直至獨孤后死後,文帝才設貴妃、淑妃、德妃為三夫人,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為九嬪,美人、才人為二十七世婦,寶林、御女、采女為八十一御妻。
唐代承隋制,位號亦有所變更。貴妃、德妃、淑妃、賢妃四妃為首,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為九嬪,然後是婕妤九人、美人九人、才人九人、寶林二十七、御女二十七、采女亦是二十七人。
高宗時以贊德二人代四妃,以宣儀四人代九嬪,以承閨五人代美人,以承旨五人代才人,以衛仙六人代寶林,以供奉八人代御女,以侍櫛二十人代采女。
玄宗時又改宮制,三妃復立,為惠妃、麗妃、華妃﹝後來末楊玉環得寵,又復立貴妃於三妃之上﹞,九嬪則以六儀代,名為波儀、德儀、賢儀、順儀、婉儀、芳儀,取消婕妤位號。
五代更迭頻繁,後宮並無確立體制。
宋朝立,沿唐制,設四妃、九嬪、婕妤、美人、才人等等。真宗、仁宗在位時,把九嬪擴充至十七人,分別為太儀、貴儀、淑儀、淑容、順儀、順容、婉儀、婉容、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仁宗又在妃級別中增一位號名宸妃。
元朝只設后、妃、嬪三等,但人數不定。
明朝後宮仍設貴妃、妃、嬪等人,名號則與前代有所不同,有賢、淑、莊、敬、惠、順、康、寧等等。後宮亦無特定體制,「皇」字亦不只限於皇貴妃一級。
清初皇太極稱帝,立五宮后妃,為清寧宮皇后,關睢宮宸妃,麟趾宮貴妃,衍慶宮淑妃及永福宮莊妃。順治時沒沿用此制,至康熙時後宮制度才完全確立,設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貴人、常在、答應並無限定之數。
后妃冊立是有歷史記載的,尤其是生過皇子的妃嬪,一般記在史稿的附檔或是后妃傳。
像清史稿列傳一為后妃,記有:
太祖初起,草創闊略,宮闈未有位號,但循國俗稱「福晉」。福晉蓋「可敦」之轉音,史述后妃,後人緣飾名之,非當時本稱也。崇德改元,五宮並建,位號既明,等威漸辨。世祖定鼎,循前代舊典。順治十五年,采禮官之議:乾清宮設夫人一,淑儀一,婉侍六,柔婉、芳婉皆三十;慈寧宮設貞容一、慎容二,勤侍無定數;又置女官。循明六局一司之制,議定而未行。
康熙以後,典制大備。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分居東、西十二宮。東六宮:曰景仁,曰承乾,曰鍾粹,曰延禧,曰永和,曰景陽;西六宮:曰永壽,曰翊坤,曰儲秀,曰啟祥,曰長春,曰鹹福。諸宮皆有宮女子供使令。每三歲選八旗秀女,戶部主之;每歲選內務府屬旗秀女,內務府主之。秀女入宮,妃、嬪、貴人惟上命。選宮女子,貴人以上,得選世家女;貴人以下,但選拜唐阿以下女。宮女子侍上,自常在、答應漸進至妃、嬪,后妃諸姑、姊妹不赴選。帝祖母曰「太皇太后」,母曰「皇太后」,居慈寧、壽康、寧壽諸宮。先朝妃、嬪稱太妃、太嬪,隨皇太后同居,與嗣皇帝,年皆逾五十,乃始得相見。諸宮殿設太監,秩最高不逾四品,員額有定數,廩給有定量,分領執事有定程。此其大較也。
歡迎光臨 AGAMES 討論區 (http://forum.agames.hk/)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