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AMES 討論區

 找回密碼
 快速註冊
搜索
查看: 107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 彗星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5052
EXP
6727 點
金幣
6300 個
好友
0
註冊時間
2008-3-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08-4-25 00:53:3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彗星,或稱掃帚星,是一種天體,由太陽系外圍行星形成後所剩餘的物質(如冰凍的氣體、冰塊、塵埃)組成。彗星質量很小,只有地球質量的幾千億分之一,通常沿著扁平的軌道圍繞太陽運行。繞行一周所需的時間由幾年至幾百萬年不等。部分科學家認為研究彗星可能可以揭露生命源起的秘密。

彗星以其拖著的長尾巴而得名,「彗」的本意就是帚。《說文》:「彗,埽竹也。」。而西方語言中的「彗星」一詞(如法語:comète;德語:Komet;英語:comet),來自希臘語κομήτης,意為「長髮」。

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觀測到周期性圍繞太陽的彗星是「哈雷彗星」。中國古人把彗星叫做「星孛」,《春秋》記載,魯文公14年(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斗」。這是世界上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紀錄。中國《晉書·天文志》載有:「彗星所謂掃星,本類星,末類彗,小者數寸,長或經天。彗星本無光,傅日而為光,故夕見則東指,晨見則西指。在日南北皆隨日光而指,頓挫其芒,或長或短。」準確的描述了彗星的形態。


組成性質

彗星的性質目前還不能確切知道,科學家通過彗星的光譜猜測到它的一些性質:光譜分析表明彗星存在有OH、NH和NH2基團的氣體,這很容易解釋為最普通的元素C、N和O的穩定氫化合物,即CH4,NH3和H2O分解的結果,這些化合物凍結的冰可能是彗核的主要成分。


結構

彗星由彗核、彗髮和彗尾組成。彗核和彗發構成彗頭。

彗核顧名思義為彗星的核心,大小通常在數十公里以內。

彗髮為彗星接近太陽時因受太陽光的照射,讓被凝結成固體的氣體成分被蒸發出來,進而在彗核外圍形成反射太陽光的氣團,其大小可達十萬公里。一些彗星的彗髮外面還有一層「彗雲」,主要由氫原子組成,又叫做氫雲。

彗尾為彗髮受太陽輻射或太陽風的吹襲,迫使部份彗髮物質向背離太陽的方向流動,成為長條型的彗尾,而彗尾又可細分為塵埃彗尾與離子彗尾兩部份;塵埃彗尾多是白色而粗的,尾巴沿著彗星軌道而分佈,離子彗尾多為藍色而幼細的,尾巴直指太陽的反方向。大家可以看1997年4月的海爾‧博普彗星的照片便容易明白。

彗尾有單條,也有好幾條。彗尾長度可高達數百萬公里,甚至上億公里,因此人們可以透過肉眼或望遠鏡觀察到彗星與太陽間的互動。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因為距離太陽遠或者彗核不大等等的緣故,並非所有彗星都具有上面所述的這些結構。許多彗星只能通過望遠鏡觀測到,稱之為「暗彗星」。當海爾‧博普彗星還沒接近太陽(1995年8月發現~1996年末)或遠離太陽時(1998年初至今)就是這種看上去象橢圓的星雲般的形象。


軌道特性

彗星軌道多數是拋物線 ,少數是極為狹長的橢圓或雙曲線,具有橢圓軌道的彗星,周期性地在太陽附近出現。彗星依照軌道週期的長短區分為短週期彗星與長週期彗星兩種(見周期彗星列表),只要週期少於200年者為短週期彗星,反之則為長週期彗星。短週期彗星的軌道大多與黃道面同一平面,而長周期彗星的軌道可以和黃道面成任何夾角,比如百武彗星的夾角約為124度。而拋物線或雙曲線軌道的彗星則被稱為非周期彗星。它們只接近太陽一次。

彗星的軌道還可能會受到行星引力的影響,改變原來軌道的形狀,尤其是通過行星軌道,非常接近行星的時候。如果由於行星的影響,而使彗星速度加快,則有可能使彗星脫離太陽系;當速度減慢時,長周期彗星可能會變成短周期彗星;非周期彗星甚至被捕獲,成為周期彗星。

也正是由於彗星軌道的奇異特性,致使天文學家一直在爭論他是否是太陽系的一員。


命名規則

在1995年前,彗星是依照每年的發現先後順序以英文小楷排列。如1994年發現第一顆彗星就是1994a,餘此類推,經過一段時間觀測,確定該彗星的軌道並修正後,就以該彗星過近日點的先後次序,以羅馬數字Ⅰ、Ⅱ等排在年之後(這編號通常是該年結束後二年才能編好)。如舒梅克‧利維九號彗星的編號為1993e和1994Ⅹ。

除了編號外,彗星通常都是以發現者姓氏來命名。一顆彗星最多只能冠以三個發現者的名字,舒梅克·利維九號彗星的英文名稱為Shoemaker-Levy 9。

由1995年起,國際天文聯合會參考小行星的命名法則,採用以半個月為單位,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的新彗星編號法。以英文全部字母去掉I和Z不用將剩下的24個字母的順序,如1月份上半月為A、1月份下半月為B、餘此類推至12月下半月為Y。

其後再以1、2、3..等數字序號編排同一個半月內所發現的彗星。此外為方便識別彗星的狀況,於編號前加上標記:

A/ 可能為小行星
P/ 確認回歸1次以上的短周期彗星,P前面再加上周期彗星總表編號(如哈雷彗星為1P/1982 U1或簡稱1P亦可)
C/ 長周期彗星(200年周期以上,如海爾·博普彗星為C/1995 O1)
X/ 尚未算出軌道根數的彗星
D/ 不再回歸或可能已消失了的彗星(如舒梅克‧利維九號彗星為D/ 1993 F2)
附 S/ 新發現的行星之衛星

如果彗星破碎,分裂成個以上的彗核,則在編號後加上-A、-B..以區分每個彗核。回歸彗星方面,如彗星再次被觀測到回歸時,則在P/(或可能是D/)前加上一個由IAU小行星中心給定的序號,以避免該彗星回歸時重新標記。例如哈雷彗星有以下標記:1P/1682 Q1=1P/1910 A2=1P/1982 U1=1P/Halley=哈雷彗星。


對人類文化的影響

彗星奇特的形態,加上偶爾才能看到,古代許多地區的人們都把它視作上天的一種徵兆。在中國古代,人們把它看作災禍降臨的不祥之兆,稱之為「災星」;至1976年出現的威斯特彗星和1997年的海爾‧博普彗星也有認為是令當時中國重要領導人毛澤東和鄧小平逝世的「災星」。歐洲曾經把它當作上帝給予的預示。

世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
Alta Multimedia -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altahk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快速註冊

Archiver|手機版|AGAMES 討論區

GMT+8, 2024-11-13 08:14 , Processed in 0.041069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