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後登錄2013-7-23在線時間4003 小時UID131閱讀權限160精華2帖子16871日誌0EXP13600 點金幣9714 個註冊時間2008-3-23
 
  
 帖子16871EXP13600 點金幣9714 個好友0註冊時間2008-3-23
 
                | 
| 太陽神9號 
 
 ![]() 任務徽章
 
 阿波羅9號(Apollo 9)是阿波羅計劃中第3次載人飛行任務,為1969年三月實施的十天地球軌道任務。這是土星5號的第二次載人發射,和阿波羅登月小艇(LM)的第一次載人發射。
 
 任務統計
 任務名稱: 阿波羅9號
 口令: 指揮艙:橡皮糖
 登月小艇:蜘蛛
 隊員人數: 3
 發射地點: 甘迺迪太空中心
 LC 39A
 發射: 1969年3月3日
 16:00:00 UTC
 降落: 1969年3月13日
 17:00:54 UTC
 北緯23度15分,西經167度56分
 任務時間: 10天1小時0分鐘54秒
 質量: 指揮艙:26,801 公斤
 登月小艇 14,575 公斤
 導航
 前次任務: 後次任務:
 阿波羅8號 阿波羅10號
 
 隊員合照
 
 ![]() L-R: McDivitt, Scott and Schweickart
 
 任務成員
 傑斯·麥可迪維特 (James McDivitt,參與過雙子星4號與阿波羅9號飛行),指揮官
 大衛·史考特 (David Scott,參與過 雙子星8號、 阿波羅9號與阿波羅15號飛行),指揮艙駕駛
 羅傑·史維考特 (Russell Schweickart,參與過 阿波羅9號飛行),登月小艇駕駛
 
 由於登月小艇的進度比預計延遲了幾個月,首次使用登月小艇的C任務直到1969年初才執行。
 
 太陽神9號於1969年3月3日發射。十天的任務中,登月小艇在地球軌道中正常運行,證明了其獨自飛行的能力並重新與指令/服務艙對接。
 
 從這次任務開始,太空人們開始為太空飛行器命名;登月小艇因其外形被稱作「蜘蛛」,而指令艙被運到太空中心時的塑料包裝使太空人們想到了「水果糖」(Gumdrop)。
 
 任務期間,大衛·斯科特和拉塞爾·施威卡特進行了第一次雙人艙外活動;施威卡特檢查了太空衣獨立的生命支持系統(之前的太空衣都有繫繩與太空艙連接)。
 
 之後,指揮官詹姆斯·麥克迪維特和施威卡特一道駕駛登月小艇與指令艙分離,在分離和重新對接時分別測試了登月小艇降落部分和起飛部分的推進器。
 
 艙外活動
 Schweickart - EVA - LM forward hatch
 開始: 1969年3月6日, 16:45:00 UTC
 結束: 1969年3月6日, 17:52:00 UTC
 總長: 1小時07分鐘
 Scott - EVA - CM side hatch
 開始: 1969年3月6日, 17:01:00 UTC
 結束: 1969年3月6日, 18:02:00 UTC
 總長: 1小時01分鐘
 
 阿波羅9號飛行過程
 T + Time 事件 燃燒
 時間 加速 運行軌道
 T + 00:00:00 升空 . . .
 T + 00:02:14 S-IC中心引擎脫落 141秒 . .
 T + 00:02:43 S-IC引擎脫落 169秒 . .
 T + 00:02:44 S-II點燃 . . .
 T + 00:03:14 S-II扇狀分離 . . .
 T + 00:03:19 拋棄發射逃逸系統 . . .
 T + 00:08:56 S-II脫落 . . .
 T + 00:08:57 S-II脫落+分離,S-IVB ignition . . .
 T + 00:11:05 S-IVB cutoff + orbital insertion 127.4 s . 191.3 x 189.5 km
 T + 02:45:00 CSM/S-IVB separation . . .
 T + 03:02:08 CSM/LM docking . . .
 T + 04:18:00 Spacecraft/S-IVB separation . . .
 T + 05:59:00 First SPS test 5.1 s +10.4 m/s 234.1 x 200.7 km
 T + 22:12:03 Second SPS test 110 s +259.2 m/s 351.5 x 199.5 km
 T + 25:17:38 Third SPS test 281.6 s +782.6 m/s 503.4 x 202.6 km
 T + 28:24:40 Fourth SPS test 28.2 s -914.5 m/s 502.8 x 202.4 km
 T + 49:41:33 First DPS test 369.7 s -530.1 m/s 499.3 x 202.2 km
 T + 54:26:11 Fifth SPS test 43.3 s -175.6 m/s 239.3 x 229.3 km
 T + 92:39:30 CSM/LM undocking . . .
 T + 93:02:53 CSM separation maneuver 10.9 s -1.5 m/s .
 T + 93:47:34 LM DPS phasing maneuver 18.6 s +27.6 m/s 253.5 x 207 km
 T + 95:39:07 LM DPS insertion maneuver 22.2 s +13.1 m/s 257.2 x 248.2 km
 T + 96:16:04 LM concentric sequence initiation maneuver 30.3 s -12.2 m/s 255.2 x 208.9 km
 T + 96:58:14 LM APS constant delta height maneuver 2.9 s -12.6 m/s 215.6 x 207.2 km
 T + 97:57:59 LM terminal phase finalization maneuver 34.7 s +6.8 m/s 232.8 x 208.5 km
 T + 98:59:00 CSM/LM docking . . .
 T + 101:32:44 Post-jettison CSM separation maneuver 7.2 s +0.9 m/s 235.7 x 224.6 km
 T + 101:53:20 LM APS burn to depletion 350 s +1,643.2 m/s 6,934.4 x 230.6 km
 T + 123:25:06 Sixth SPS test 1.29 s -11.5 m/s 222.6 x 195.2 km
 T + 169:38:59 Seventh SPS test 25 s +199.6 m/s 463.4 x 181.1 km
 T + 240:31:14 Eighth SPS test 11.6 s -99.1 m/s 442.2 x -7.8 km
 T + 241:00:54 Splashdown . . .
 
 阿波羅10號
 
 
 ![]() 任務徽章
 
 阿波羅10號(Apollo 10)是阿波羅計劃中第一次載人飛行任務,第一次(也是唯一的載人土星5號)在39B發射台發射。本次任務是第二次環繞月球的載人任務,首次將登月艙帶入月球軌道進行測試。在測試中,登月艙離月球表面僅15.6千米。截止2001年(2001年金氏世界紀錄大全),阿波羅10號在1969年5月26日從月球返回地球途中創造了載人太空飛行器的飛行速度記錄:39,897千米/小時(11.08千米/秒)。阿波羅10號也是人類太空史上第一個從太空發回彩色現場錄象的任務。
 
 任務統計
 任務名稱: 阿波羅10號
 口令: 指令/服務艙:查理·布朗
 登月艙:史努比
 隊員人數: 3
 發射地點: 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
 LC 39B
 發射: 1969年5月18日
 16:49:00 UTC
 降落: 1969年5月26日
 16:52:23 UTC
 降落地點: 南緯15度2分,西經164度39分
 任務時間: 8天3分鐘23秒
 遠地點: 190千米
 近地點: 184.5千米
 地球軌道周期: 88.1分鐘
 地球軌道傾角: 32.5°
 環繞月球軌道: 31周
 月球軌道時間: 61小時37分鐘23.6秒
 遠月點: 316.7千米
 近月點: 111.1千米
 月球軌道周期: 2.15小時
 月球軌道傾角: 1.2°
 質量: 指令艙:28,834千克
 登月艙:13,941千克
 
 隊員合照
 
 ![]() 左起:塞爾南、斯塔福德、楊
 
 任務成員
 托馬斯·斯塔福德(Thomas Stafford,曾執行雙子星6A號、雙子星9A號、阿波羅10號以及阿波羅-聯盟測試計劃任務),指令長
 約翰·楊(John Young,曾執行雙子星3號、雙子星10號、阿波羅10號、阿波羅16號、STS-1以及STS-9任務),指令艙駕駛員
 尤金·塞爾南(Eugene Cernan,曾執行雙子星9A號、阿波羅10號以及阿波羅17號任務),登月艙駕駛員
 
 替補成員
 戈爾登·庫勃(Gordon Cooper,曾執行水星-大力神9號以及雙子星5號任務),指令長
 唐·埃斯利(Donn Eisele,曾執行阿波羅7號任務),指令艙駕駛員
 艾德加·米切爾(Edgar Mitchell,曾執行阿波羅14號任務),登月艙駕駛員
 
 支持團隊
 查爾斯·杜克(Charles Duke,曾執行阿波羅16號任務)
 約瑟夫·恩格(Joe Engle,曾執行STS-2以及STS-51-I任務)
 詹姆斯·艾爾文(James Irwin,曾執行阿波羅15號任務)
 傑克·洛斯馬(Jack Lousma,曾執行天空實驗室3號以及STS-3任務)
 
 任務介紹
 
 ![]() 阿波羅10號所看到的「地出」(NASA)
 
 阿波羅10號是人類首次帶著一套完整的阿波羅太空飛行器(阿波羅8號未攜帶登月艙)環繞月球,也可以稱得上是登月最後的「彩排」(阿波羅11號兩個月內成功登月)。斯塔福德和塞爾南操縱的登月艙離月球最近時僅15.6千米,除了最後的降落過程(阿波羅10號的登月艙並不能真正降落),阿波羅10號執行了真正的登月需要完成的一切步驟,從執行任務的太空人到指揮中心的控制人員,都對登月的過程進行了一次演習。離開近地軌道後不久,指令/服務艙從土星5號的S-IVB子火箭分離,在轉向後與S-IVB中的登月艙連接。月球轉移軌道射入(TLI)將太空飛行器射向月球。在進入月球軌道後,楊獨自留在指令艙中環繞月球,斯塔福德和塞爾南測試了登月艙的雷達和起飛火箭,並檢查了月表靜海阿波羅11號計劃中的登月點。在登月艙第二次繞月飛行時,太空人通過爆炸螺栓拋棄了登月艙的降落部分。突然上半部開始迅速旋轉,並帶有急劇的前後顛簸。太空人鎮靜之後,改用手動控制系統使其穩定。直到啟動發動機使登月艙起飛部分與繞月飛行的指令艙會合時,登月艙仍在吱嘎亂響。經過緊急處理,登月艙總算順利與指令艙會合。[1]
 
 阿波羅10號的指令艙目前在倫敦的科學博物館展覽。登月艙的起飛部分目前在環繞太陽,是阿波羅計劃所使用的登月艙中唯一仍然完整的起飛部分(阿波羅5號、9號、13號的登月艙起飛部分在地球大氣層中被燒光了;阿波羅11號的登月艙起飛部分留在了月球軌道,最終墜落在了月球表面;阿波羅12號、14號、15號、16號及17號的登月艙起飛部分都按計劃墜落在了月球表面)。
 
 阿波羅10號完成了所有測試太空飛行器表現以及檢查細節的飛行目標。
 
 任務徽章
 盾牌形的徽章上有一個明顯的羅馬數字X(10)被放在月球表面,用的話來說「顯示我們曾留下的印記(to show that we had left our mark)」。指令艙從X的上半部分穿過,而指令艙的起飛部分則離月球飛得很近。背景中的地球清晰可見。淺藍色的邊緣上寫有「APOLLO(阿波羅)」以及3位太空人的名字。徽章的最外層是一圈金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