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AMES 討論區

 找回密碼
 快速註冊
搜索
查看: 113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 先秦學術思想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5052
EXP
6727 點
金幣
6300 個
好友
0
註冊時間
2008-3-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08-3-25 17:27:2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春秋戰國時代學術思想發達原因:

春秋戰國時期,學術下移,平民有了學習的機會,學術思想得以勃興,其原因如下:

政治方面:


春秋戰國時代,諸侯兼併,王命不行,引致王官失守,學術流入民間。


各國務求富強,競相延攬人才,學者遂爭相發揮學說,以求見用於時君,於是學術大興。


周室衰微,封建解體,人民思想束縛得以減輕,思想言論自由,有利學術、文他發展。

經濟方面:

1. 貿易興盛,各地商品之轉運,商旅之往來,刺激交通發達,打破地域界限,策士周遊列國,宣揚其學說主張,有利於學術文化之傳播。

2. 經濟繁榮,大都會不斷興起,人才薈萃,士人得以玫力於學術之研究。

3. 貴族養士蔚然成風,士子潛心鑽研,學術得以勃興。

社會方面:

1. 春秋戰國時代社會結構變動,貴族沒落,學術不移,典籍流入民間,私人講學之風日盛,教育普及,遂使百家爭鳴。

2. 其時,傳統思想及制度崩潰,士人藉此亂世,皆欲立言以求濟世,於是新學術思想紛紛出現。



孟子之政治主張:

孟子之政治主張如下:


主張「法先王」,依據堯、舜等先王之制度。


提倡仁政,反對霸道,重教化。


主張「民本」,認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儒、道兩家學說之主要內容:

倫理觀:

1. 儒家:以「仁」為主,重禮及教育,為積極之入世思想。

2. 道家:以「無為」為主,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為逍遙達觀之超世思想。

政治理想

1. 儒家:希望回復西周盛世,以「德治」重建社會秩序。

2. 道家:回復「小國寡民」之社會,以「無為」為治國之方。



孟子、韓非子二人之學說:

人性論:

1. 孟子主張人性本善,不良行為皆為後天誤導所致;

2. 韓非子認為人唯利是圖,其性本惡。

施政論:

1.孟子本民貴君輕之說,主張君主推行仁政;

2. 韓非子認為君主須緊握權柄,厲行法治。


法家之代表人物及其主張:

重法派:商鞅;信賞必罰。

重術派:申不害;特重君主駕御臣下之法。

重勢派:慎到;尊主卑臣,強調君主權勢。

墨家在政治、經濟、宗教三方面之學說:

政治方面:以「兼愛」、「非攻」為主,主張「尚賢」、「尚同」。

經濟方面:提倡「節用」、「節葬」及「非樂」。

宗教方面:主張「天志」、「明鬼」及「非命」。
Alta Multimedia -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altahkmm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快速註冊

Archiver|手機版|AGAMES 討論區

GMT+8, 2025-4-5 22:41 , Processed in 0.042184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