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AMES 討論區

 找回密碼
 快速註冊
搜索
查看: 420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 茶餐廳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5052
EXP
6727 點
金幣
6300 個
好友
0
註冊時間
2008-3-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08-4-10 02:33:3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茶餐廳是一種起源於香港的食肆,提供糅合了香港特色的西式餐飲,是香港平民化的飲食場所。隨著香港人口的移動和香港文化的傳播,中國大陸、海外的唐人街亦開始出現茶餐廳。


歷史

茶餐廳的前身是冰室。早年香港只有高級餐廳(當時稱為西菜館或餐室)會提供西式食物,而且收費昂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人受西式飲食風俗影響日甚,冰室遂相繼興起,提供廉價的仿西式食物。冰室當時主要提供咖啡、奶茶、紅豆冰等飲品,配以三文治、奶油多士等小食,部分更設有麵包工場,製造新鮮菠蘿包、蛋撻等。後來冰室提供的食品種類逐漸增加,又與西菜館和餐室的模式結合,演變成為今日的茶餐廳,提供傳統中國小炒及歐美食物,後來更發展至晚飯小菜,款式可謂多元化。最早以茶餐廳名義經營的為1946年開辦的中環蘭香閣茶餐廳,1952年開業的蘭芳園則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茶餐廳。

時至今日,茶餐廳在香港飲食文化中的地位舉足輕重,2007年4月,香港政黨民建聯要求政府申請把茶餐廳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政事務局表示會進一步考察和研究,以確認茶餐廳是否符合入選資格。


特色

在香港,茶餐廳遍佈各區,營業時間不定,通常由早上6時至凌晨1時,旺角等繁忙地區的茶餐廳更可能通宵營業。

茶餐廳是一種地道香港食肆,主要顧客是普羅大眾。其主要特色包括:

食品多樣化:茶餐廳供應了中式及西式的食品,更有不少香港獨有的飲食(見茶餐廳食品)。這些特色食品,其實往往是顧客隨口而出,在其他好奇的食客跟隨而發展出來,可見香港茶餐廳文化的包容度。一間小小的茶餐廳菜單內往往有數十種食物,選擇繁多,顧客可以隨意搭配,以選擇合適的食品。

講求效率:茶餐廳一般都不收小費,顧客光顧後自行到收銀處付費。而且不需要等候,由點菜至結賬都講求速度。每逢午飯時段,地盤工人、貨車司機以至辦公室職員都會同時光顧茶餐廳。不同階層、行業的顧客在茶餐廳內邊吃飯、邊高談闊論、閱讀馬經等,成為茶餐廳的一大特色。

食品價錢相宜:傳統食肆售賣的食品價錢通常比較貴。茶餐廳裏的一頓飯可能只需二十多港元,茶餐廳裏的常餐、快餐會包含飲料,或免費提供清水或熱茶。不過由於現時通貨膨脹,有不少地區的茶餐廳在租金及人工的雙重壓力下,食品的價格已跟大集團的快餐店相差無幾。


茶餐廳食品

茶餐廳一般會有以下各類食品:

紅豆冰,部份茶餐廳只會在夏天才供應咖啡(有即磨和沖劑)
黑咖啡: 香港人稱為「齋啡」或「飛砂走奶」,沒有加入砂糖和牛奶的咖啡
港式奶茶(絲襪奶茶):茶餐廳必備港式飲品。以香、滑、濃為標準。是將泡好的茶放在鐵製的容器內幾個小時,令茶香醇味濃,然後用仿絲棉袋隔去茶葉,再加入奶及糖。"

鴛鴦:咖啡加奶茶,香港獨創。根據中醫所說,咖啡燥熱,奶茶寒削。混合兩者,天衣無縫。

黑白鴛鴦:好立克加阿華田,香港獨創。

茶走:絲襪奶茶,不加砂糖和淡奶,改加煉奶。

好立克:(俗稱「呵瀝」,取其英語名稱Horlick):一種即沖飲料。

阿華田(俗稱「華田」):一種即沖飲料。

檸茶(檸檬加紅茶):港式檸茶必定有幾塊切片檸檬在杯中。

檸水(檸檬加水)
檸樂(檸檬加可樂):一般若選擇凍檸樂,店家會把可樂及裝有檸檬及冰塊的杯子分開上。

檸樂煲薑(可樂加檸檬及薑,必定為熱飲):有治療感冒作用。

檸七(檸檬加七喜):一般若選擇凍檸七,店家會把七喜及裝有檸檬及冰塊的杯子分開上。

鹹檸七(鹹柑桔、檸檬加七喜):有治療喉嚨痛作用。

檸啡(檸檬加咖啡):香港獨創

檸賓(檸檬加利賓納): 香港獨創

檸蜜(檸檬加蜂蜜):但一般茶餐廳為求節省成本,會以菜蜜代替蜂蜜
菜蜜。

汽水:一般提供可樂、雪碧(七喜)、芬達、忌廉梳打。

牛奶:一般都給玻璃瓶裝鮮牛奶,另外尚有巧克力味的瓶裝牛奶(俗稱「朱奶」)

奶水:牛奶加水

滾水蛋:開水混合生雞蛋

奶水蛋:煉奶加水混合生雞蛋

牛肉茶:保衛爾牛肉茶

唂咕(熱巧克力):唂咕為cocho英文譯稱,現在很少人這樣叫,大多稱為「朱古力」。

杏仁霜

以下飲料茶餐廳會要求加收五至十元不等:

蓮子鴛鴦冰
紅豆冰
阿華田紅豆冰:阿華田與紅豆冰的混合體
菠蘿冰
什果賓治
薄荷賓治
鮮榨果汁:多為柳橙汁
大部分飲品都可以加冰成凍飲,但要加收一至五元;或可要求「冰底」(一杯冰),但可能需收費。


小食

各式多士:例如奶油多(煉奶+牛油多士)、奶醬多(煉奶+花生醬多士)、油占多(牛油+果醬多士)、鮮油多、西多士(法國吐司)等。
各式三文治: 例如:蛋治(雞蛋三文治)、腿蛋治(火腿雞蛋三文治)、牛治(碎牛肉三文治)、蛋牛治(雞蛋碎牛肉三文治)、公司治(Club Sandwich)等。香港茶餐廳三文治和外國其他三文治最大的不同,是只會用方包製作,而且可以讓顧客選擇是否「飛邊」(去掉麵包的邊緣)、或加「烘底」(先把白麵包製成多士)。
蛋撻(牛油皮或酥皮)
各式麵包:例如餐包、菠蘿包(菠蘿即鳳梨,菠蘿包酥皮表層經烤烘後像菠蘿,故名)、菠蘿油(在菠蘿包內加入一片鮮牛油)、雞尾包
通心粉(通粉)、意大利粉(意粉)、麥皮等
沙爹牛肉包、叉燒餐包
豬扒包、葡式蛋撻、辣魚包(沙丁魚罐頭為餡的包) (流行於澳門)、‎奶油豬仔包

早餐、午餐、快餐、常餐、特餐

茶餐廳的早餐,包括牛油餐包、煎蛋及港式奶茶在特定時間內供應的固定的餐單,通常會有A、B、C等數個選擇(詳看外部連結文章)。

早餐一般有煎雙蛋、通粉、餐包,也有即食麵或者三文治,附送咖啡或茶。
最經典早餐A餐單:牛油餐包、西煎雙蛋、火腿通粉、咖啡或茶。
午餐與早餐雷同。典型餐單有:牛油餐包、火腿奄列、叉燒湯意粉、咖啡或茶。和早餐不同的是只在午市(約上午11時至下午2時半)供應。
快餐一般只在午市供應。當有客人點菜時可以最快時間送到客人面前,是謂快餐。

一般快餐餐單上皆有最少一個選擇,但多數是碟頭飯(以一個盤子或大碟子盛著飯和菜),菜式多是預先製成,一般為香港常見的例如柱侯牛腩飯、咖喱雞飯等,或是附芡汁的肉扒飯,例如黑椒、洋蔥、茄汁、白汁、粟米(芡汁),牛、豬、雞扒、肉片飯等,或再加上火腿(片)、午餐肉或香腸(雞肉腸)。一般附送熱飲品或汽水。快餐餐牌通常每日更換,亦有一些茶餐廳預先設定好一週的固定快餐餐牌,同一天也有兩款或以上的選擇。而且套餐內容和碟頭飯菜式其實亦甚有彈性,顧客如果想以同等價錢的其他食物去替換套餐內的熱食,多數茶餐廳都會接受。至於一些屬於芡汁加扒類的碟頭飯,其芡汁及扒類均可自由配搭。

有些茶餐廳的快餐會附有餐湯。通常會有羅宋湯(稱為紅湯)或忌廉湯(稱為白湯)任擇。有些茶餐廳更會有中式湯水(稱為例湯或者中湯),而中湯款式基本上每日轉換。

常餐一般無供應時間限制,即全日供應。餐單一般全年一樣。
下午茶餐一般以煎炸食品為主。炸雞髀(雞腿,一般寫為雞髀)、炸雞翼(雞翅)、西多士(全稱法蘭西多士)、炸薯條等。較豐富的多為一碗火腿煎蛋公仔麵附咖啡或茶。

個別茶餐廳還有「營養餐」。基本上餐單和早餐大同小異,唯一不同的是飲品一定是玻璃樽鮮奶或者朱古力奶,價錢比早餐貴。一般為全日供應。
大部份茶餐廳都會提供香腸、火腿、午餐肉及煎蛋等高熱量的食物作餸菜給顧客選擇,餐肉香腸飯、火腿煎雙蛋飯等一般都可在茶餐廳餐單上找到。雖然這些食物熱量過高不太健康,但仍不乏一些長期食客。
部份茶餐廳會供應鐵板餐。

粉、麵、飯

粉麵茶餐廳茶餐廳多數會有各樣式各樣的碟頭飯、炒飯及炒粉、炒麵。如揚州炒飯、星洲炒米、肉絲炒麵、乾炒牛河、撈丁。不過,香港的茶餐廳並沒有「港式炒飯」或「香港炒飯」之類的菜色。

大部分的茶餐廳會有車仔麵、及各種即食麵等麵食。即食麵通常都是採用價錢較便宜的「頂好大光麵」,也有越來越多的茶餐廳會有日本品牌日清的出前一丁供應(可能需另加費,詳見下文)。除了「出前一丁」之外,即食麵在茶餐廳一般統稱為「公仔麵」(此為香港南順食品之下的即食麵產品之一,不過因為廣為香港人所接受,大多數香港人也會將「食即食麵」說成「食公仔麵」)。另外,近年很多茶餐廳還有「炒公仔麵」、配料如五香肉丁、豬扒等。

部分的茶餐廳會有魚蛋粉、雲吞麵等潮式粉麵供應,這類茶餐廳的名字通常叫做「粉麵茶餐廳」。


粥、油條

部分茶餐廳會有提供各樣的粥和油條。


燒臘

部分燒味檔式茶餐廳,會有叉燒、燒肉、乳豬、燒鵝、燒鴨、白切雞、油雞(滷水雞)等燒臘供應。一般會佐以湯粉麵或者白米飯。伴以白米飯的稱作燒味飯或碟頭飯。

在現在的茶餐廳甚至一些酒樓供應的燒鵝通常為燒鴨,因為燒鵝比較貴,以燒鴨取代之。不過一般香港市民上酒樓或者茶餐廳還是慣常叫燒鵝。


座位與「搭枱」

一般茶餐廳的枱都會是四人方枱或者是六人至八人的圓枱或長枱。也有些是二人枱。
一些茶餐廳會在枱面上放上透明玻璃。玻璃下會有餐牌。
座位一般都有椅背。主流的茶餐廳座位一般都是無椅背圓櫈。
部分茶餐廳會有廂座(香港人稱「卡位」),據說最先源自火車的卡座。由於坐卡位會有較多的私人空間,所以甚受顧客歡迎。但部份茶餐廳的卡位非常狹窄,四人座位平時最多只能坐二人。
絕大多數茶餐廳也需要「搭枱」,尤其是在午市最繁忙的時候。「搭枱」就是幾個不相識的人同坐一枱。通常茶餐廳侍應會安排客人坐位。


特色現象

大部分茶餐廳在顧客坐好以後會先給客人每人一杯茶。這杯茶一般都是淡而無味,香港人通常都會將其用作清洗餐具之用。餐具的提供一般有兩個方式。一種是點菜後侍應會提供適用的餐具。例如吃碟頭扒飯會有刀叉和鐵匙,吃湯粉或炒粉麵會有筷子。另一種是所有餐具都會預先用筒裝好放在枱上。筷子和刀叉匙羹會分開兩個筒裝好。部分茶餐廳的衛生情況不太令人滿意。尤其是餐具(筷子和刀叉匙羹等)有時會殘留污跡,所以多數會在用餐前先用清茶洗餐具。

2007年前,絕大多數茶餐廳都不禁止客人吸煙。甚至有茶餐廳侍應會在值勤時吸煙。此為茶餐廳一大特色。不過不好吸煙的食客會對此相當反感。但由2007年1月1日起,香港法律已禁止任何人在室內食肆吸煙。

侍應替客人寫菜單時,通常他會使用一些速記符號,例如他們會用「反」代替「白飯」,又或者用「0T」代替「檸檬茶」(「零」與「檸」音近)。這是因為過去擔任茶餐廳侍應的人,文化水平比較低,亦因為茶餐廳的步伐一般相當急促,侍應並沒有太多時間每一個字寫到單上交到廚房去。當中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是他們用「丐」字來作為「麵」字的簡寫,而未有為意「麵」字的右半部是「丏」(「麪」)而非「丐」(「麫」);也有茶餐廳侍應用「面」字代替。當要去冰的凍飲,一般顧客均會說「走冰」或「走雪」。咖啡紅茶會「飛砂走奶」即是不要糖不要奶,檸檬茶要「少甜」(或會寫作少田)即是不要太多糖水。如果白飯或粉麵條的分量不夠,而要求加多,一般顧客均會說「加底」。「加底」需要另外收費(一般為三至五港元)。此外,若點叫的飯款不是連飯一起炒(如滑蛋蝦仁飯),客人要求飯要用炒飯底的就叫「炒底」。「炒底」一般也要另外收費(一般為三至五元)。如果即食麵要換成「出前一丁」或者日式烏冬麵條要加一或兩元。

粥和湯粉麵一般都會有蔥花灑在上面。不喜歡吃的人可以要求「走青」。

「濕炒」是相對「乾炒」而言,「濕炒」是用芡汁濕炒,而「乾炒」則是用豉油乾炒。「濕炒牛河」如菜薳牛河和豉椒牛河等。濕炒則是把餸蓋在粉面底或飯底上,如想餸和底混合在一起可叫「兜亂」。

而客人要求熱飲時在飲品名稱後加上「走」,如「華田走」、「茶走」,意思是要用「煉奶」代替「花奶」(淡奶)和「糖」。隨著香港人開始注意飲食健康,也有客人要求凍飲時在飲品名稱後加上「少甜」,如「凍檸茶少甜」,意思是加入較少的糖漿。

茶餐廳內使用的許多桌面器皿都是由飲料廠商提供的,可以起到廣告告宣傳的效用。這些器皿包括牙簽瓶、放餐牌的夾座,等等。這些器皿常見的提供者、品牌包括阿華田,好立克、利賓納等。

由於茶餐廳減低成本的要求,一般不會特別訂制印有自家商號的餐具。因此,大部分茶餐廳使用的碗碟都是相同的圖案。這些碗碟很容易在坊間的雜貨店裡買到。


其他特色用語

靚仔、靚女:靚仔代表白飯,靚女代表白粥
行街:外賣的意思。「奶茶行街」就是「奶茶、外賣」


茶餐廳與香港文化

2004年9月,香港電台在網上舉行「最能代表香港的設計」投票,茶餐廳以1930票獲得冠軍。

香港的電視節目、電影、音樂錄影帶等,往往都有在茶餐廳內拍攝的情節,可見茶餐廳的普及程度。例子有動畫麥兜、梅艷芳和鄭秀文2002年合唱《單身女人》的音樂錄影帶。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不少政府高官都曾公開表示愛好茶餐廳食品,作為支持香港本土文化、貼近普羅大眾生活的一種表示,像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部分藝人與名人亦喜歡到茶餐廳,中環威靈頓街的翠華餐廳便以多明星光顧而馳名,門外亦常見狗仔隊蹤影,跑馬地奕蔭街的祥興咖啡室亦常見星蹤。

2006年,周博賢以港式茶餐廳為主題,創作了歌曲「我愛茶餐廳」,內容歌頌茶餐廳以及其文化對港人的正面影響;歌手是謝安琪。


衍生產品

因為茶餐廳的獨有特色,部份飲品和食品會以「茶餐廳風味」作為宣傳綽頭。較常見的包括茶餐廳檸檬茶和茶餐廳奶茶。

世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
Alta Multimedia -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altahk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快速註冊

Archiver|手機版|AGAMES 討論區

GMT+8, 2024-11-10 01:43 , Processed in 0.041791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