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AMES 討論區

 找回密碼
 快速註冊
搜索
查看: 98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 先秦散文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5052
EXP
6727 點
金幣
6300 個
好友
0
註冊時間
2008-3-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08-3-28 03:42:1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先秦散文

    到了春秋中期,各國諸侯強橫跋扈,互相攻伐,周天子的政權日漸
衰落,戰亂頻仍,民生痛苦。到了戰國時代,周天子的中央政權更是名
存實亡。這是一個經濟政治大動蕩的時期,也是學術文化大發展的時期


    先秦主要有歷史散文和哲理散文

    1.歷史散文:殷商國家形成,就有了字,那時只有很簡陋的甲骨和
金石,由於書寫工具的笨拙,故散文很簡短;到了春秋戰國,發明了竹
簡和帛書,由於書工具的進步,散文才能先後向長篇的有組織的著作發
展。歷史散文就是散文記錄歷史的著作。

        一、《尚書》是中國第一本史書,也是中國第一本記敘文和論
                    說文的散文集子。書中所記,包括虞、夏、商、
                    周四代。《尚書》大都是一些誓詞、政府文告、
                    貴族的告誡詞,和一些記述文。

        二、《春秋》是孔子根據魯史編著的,是中國第一部有系統的
                    編年史作。書中所記,上起魯隱公(前七二二)
                    至魯哀公十四年(前四八一),共二百四十二年
                    歷史。《春秋》對於一年中史事,常包括在百字
                    以內,極為簡短,所以只算是一個歷史大綱。

        三、《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左傳》為左丘明所作。
                    共有十八萬二百多字,是當時一部規模最大的編
                    年体史書。書中所記,上起魯隱公(前七二二)
                    至魯哀公二十七年(前四七八),共二百四二十
                    五年的史實。《左傳》採取《春秋》的大綱,再
                    參考當時史籍寫成,是戰國時代最優秀的散文作
                    品。

        四、《國語》是一部依年代先後編纂的國別史。它分別記載周
                    王朝和諸侯各國之事,主要在記言,故名為《國
                    語》。由周穆王(前一零零零)至魯悼公(前四
                    四零)。

        五、《戰國策》是一本以國別体的記言史書,大概是秦漢間人
                    雜棌各國史料而編成,經劉向整理,定名《戰國
                    策》,共三十三篇。它記錄了東西周及秦、齊、
                    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
                    其時代上接春秋,下至秦併六國,約二百四十年
                    (前四六零 -- 前二二零)。

    2.哲理散文:春秋戰國是哲理散文的極盛期,人材輩出,各種思想
流派極多,素有『諸子百家』之稱,但比較著名的有『九流十家』。『
九流』是指:(1)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
            (2) 道家:  莊子、老子
            (3) 墨家:  墨子
            (4) 法家:  李悝、慎到、申不害、韓非、商鞅
            (5) 名家:  公孫龍、惠施
            (6) 陰陽家:鄒衍
            (7) 縱橫家:蘇秦、張儀
            (8) 雜家:  呂不韋
            (9) 農家:  許行

  『九流』再加上  小說家(青史子),是為『十家』,另尚有兵家(
孫武、孫臏)等。當時『百家爭鳴』是中國學術思想發展的一個黃金時
代。當時重要的著作有:

        一、《論語》主要是記孔子言行的書。孔子(前五五一 -- 前四
                    七九)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人。他是儒家學派的
                    始創人,中國的大思想家、教育家。《論語》全書
                    二十篇,是語錄體散文,柳宗元在《論語辯》中認
                    為是樂正子春、子思之徒所纂輯,成書至早在春秋
                    戰國時。

        二、《墨子》墨子(前四六八 -- 前三七六)名翟,魯人,年代
                    比孔子稍後,是墨家學說的創始人,《墨子》今傳
                    五十三篇,大部份為弟子所記,故多稱『子墨子』
                    。

        三、《孟子》是記孟子(前三七零 -- 前二八九)言行的書,共
                    七篇。孟子名軻,鄒人。他遲生於孔子約一百年,
                    是孔子後戰國中期儒家學派最傑出的大師。

        四、《老子》道家學派的先驅老子,名老聃,當過周朝的史官,
                    生平不詳。《老子》又名《道德經》,共八十一章
                    ,凡五千言,是簡括押韻的理論文,是他學生記錄
                    下來的語錄。

        五、《莊子》莊子(前三六零 -- 前二八零),名周,是道家思
                    想的代表人物,戰國時宋蒙人。生平不詳,大約和
                    孟子同時,著有《莊子》五十二篇,現存三十三篇
                    ,其中多後人偽作,以《內篇》七篇較可信。

        六、《荀子》荀子(前三三零 -- 前二三零),名況,又稱荀卿
                    ,趙人,為戰國後期儒家學派最大的代表人物。著
                    有《荀子》三十二篇。

        七、《韓非子》韓非(前二八零 -- 二三三)是韓國諸公子,和
                    李斯同學於荀卿,因見韓國削弱,屢諫不用,乃著
                    《韓非子》五十五篇,凡十餘萬言。他是戰國末期
                     集法家思想大成者。
Alta Multimedia -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altahk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快速註冊

Archiver|手機版|AGAMES 討論區

GMT+8, 2025-4-5 23:22 , Processed in 0.048159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