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AMES 討論區

 找回密碼
 快速註冊
搜索
查看: 137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 對聯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5052
EXP
6727 點
金幣
6300 個
好友
0
註冊時間
2008-3-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08-3-29 13:34:1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對聯,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歷史

它始於五代,盛於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三千年前,中國先民就已使用對偶句了。商周兩漢以來詩人的對偶句及魏晉南北朝以來辭賦中的駢儷句,為後來對聯的產生在文字上做了原始積累。漢語詞義和漢字字形的特點決定了使用漢語、書寫漢字的文人對於「對偶」的修辭手法情有獨鐘。盛唐以後形成的格律詩、律賦,對偶嚴格精密,對偶句已經是詩文的組成部分,它們的獨立性在漸漸加強。

對聯就是由格律詩的對偶句和駢賦的儷句發展而來的,它保留著律詩的某些特點。因此古人把吟詩作對相提並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者之間的關係。

早在秦漢以前,中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持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開始把聯語寫在桃木板上。根據《宋史·蜀世家》記載,五代後蜀主孟昶寫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則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宋代以後,中國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北宋詩人王安石詩中「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當時過年盛況的真實寫照。由於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

到了明代,人們才始用紅紙代替桃木板,出現我們今天所見的春聯。據《簪雲樓雜話》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後,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門須加春聯一副,並親自微服出巡,挨門觀賞取樂。從此,文人學士無不把題聯作對視為雅事。

進入清代,對聯曾鼎盛一時,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

隨著各國文化交流的發展,對聯還傳入越南、朝鮮、新加坡等國。這些國家至今還保留著貼對聯的風俗。


特點

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古代漢語的詞性分類與現代漢語不同),就是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宜相互銜接,不宜重覆。


分類

按用途分

春聯: 新年專用之門聯。
賀聯: 壽誕、婚嫁、喬遷、生子、開業等喜慶時用。
輓聯: 哀悼死者用。
贈聯: 頌揚或勸勉他人用。




按位置分

楹聯: 掛於楹柱之上,住宅、機關、廟宇、古跡等處所用。
門聯: 貼於大門之上
中堂聯:掛於客廳、居室醒目處配合字畫的對聯。



按藝術特點分

疊字聯:同一個字連續出現。
復字聯:同一個字非連續重複出現。
頂針聯:前一個分句的句腳字,作為後一個分句的句頭字。
嵌字聯:包括嵌入序數、方位、節氣、年號、姓氏、人名、地名、物名(如藥名)等。
拆字聯:將聯中某一合體字拆成幾個獨體字;有人細分為「拆字、合字、析字」等。
音韻聯:包括同音異字、同字異音和疊韻。
諧趣聯:取詼諧幽默之意。
無情對:上下聯意思毫不相干,但每一個字詞卻對仗工整。多數無情對都非常有趣,完全可以同時歸入諧趣聯。
迴文聯:順讀,倒讀,意思完全一樣。
Alta Multimedia -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altahkmm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快速註冊

Archiver|手機版|AGAMES 討論區

GMT+8, 2025-4-5 23:22 , Processed in 0.042447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