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後登錄
- 2013-7-23
- 在線時間
- 4003 小時
- UID
- 131
- 閱讀權限
- 160
- 精華
- 2
- 帖子
- 16871
- 日誌
- 0
- EXP
- 13600 點
- 金幣
- 9714 個
- 註冊時間
- 2008-3-23
 
- 帖子
- 16871
- EXP
- 13600 點
- 金幣
- 9714 個
- 好友
- 0
- 註冊時間
- 2008-3-23
|
中大陶國障教授的一段文章
1. 哲學的向度
哲學是一種自我奠基的過程…哲學一向是根據哲學本身來規定;
而這種自我規定只有在哲學已經獲得自我奠基之後才是可能的。
一種哲學越是具有原始性,它就越純粹地在這種轉向中縈繞於自身,
而它的這個圓圈的範圍也就推向更遠處,直抵虛無的邊緣。
2. 哲學的奉獻
對於一個真正哲學的追尋者來說,當他面臨困擾的時候,
他不會要求任何一時的或片面的個別解決,相反地,
他所要求的,必是那種真正將生命整個地予以徹底解決的可能。
於是自然地,他開始懂得了什麼叫做思想的自由,
同時開始明白片斷生活與永恆之事。這樣他堅持其信念活著,
不論他仍會不斷陷入怎樣的生命之矛盾與痛苦的深淵,
但是他卻知道,他需要哲學,因為只有哲學才能給他
真正的指引與超越的可能。假如哲學的工作者遠離了
自己的真正生活內容,同時又離開了人類理想之最高價值的話,
那麼哲學也就只有淪為一技一藝之學,
並與人類的真正智慧全然無關的思辨遊戲中去。
3. 理性的極致
哲學是以理性來待存在著的世界,但理性思考的極緻,
並不是科學或邏輯,而是形上學或本體論;同樣地,
我們內存感覺生活的極緻,並不是文學或藝術,而是倫理學。
這樣人類的智慧,更在一純粹美學之創造的根源上,
而將形上與倫理統合而為一,則形成一更為廣大的宗教性世界。
一個沒有形上學、倫理學、美學與宗教關懷的年代,
便是一個全無真正存在結構可言之平面的文化社會。
4. 整體之學
哲學是一種令人終生而獻身的工作,人如果不能終生致力於此,
那麼就很難獲致哲學之真正的底蘊了。
但哲學之要人終生而獻身於此,
並不是說它在使人終生而從事於一種知識之研究的工作,
更甚於此,它所真正要尋求的,是包括一切知識,
而更超越於一切知識之「生命」與「智慧」的獲得。
換句話說,哲學所真正要尋求的,並不是知識的解決,
而是生命的解決。知識的解決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生命的解決才是真正困難的事。因為真正生命的解決,
就是道德或宗教的解決。但道德與宗教的存在,
決不是放在哲學中來說說道理,相反地,真正的道德與宗教,
卻必是當人的知識表達窮盡於極限的時侯,
才能以一種人類之傾向於生命整體解決的要求上,
被逼現出來的。所以說,所謂生命、道德、宗教等,
是屬於一種整體性的存在物。
5. 生命與知識
開始的時候,哲學活動是通過嚴謹的思考或知識來探討生命終極問題,
但這永遠只是「知識中」的生命終極,卻不是生命終極本身。
但是我們不要以為茫然地以宗教狂熱的情懷追求生命的終極,
就能有所成功的,相反地,一切屬於真正生命、道德、靈魂、
智慧,或宗教性的尋求,卻往往只有當我們在科學、方法、
知識、文學、藝術、音樂等領域中,追求到極致,
但仍不能徹底滿足我們對生命之整體性解決之可能與要求的時候,
我們才能在此一真實而豐富之知識與經驗兩個充實的內容和基礎上,
勇敢地往前再大邁一步,而進入於真正徹底的生命終極的領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