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AMES 討論區

 找回密碼
 快速註冊
搜索
查看: 163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司馬懿生平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帖子
1430
EXP
1339 點
金幣
251 個
好友
0
註冊時間
2008-3-2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08-6-15 23:39:5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司馬懿生平
司馬懿 (179-251)、字仲達。父親司馬防,東漢末年官拜京兆尹,三十一歲時 (靈帝 光和二年、公元179年)生下司馬懿。歷史並沒有記載他在哪裡出生,但據考司馬防當時任職洛陽縣令,所以估計是在洛陽 (今河南省 洛陽市)。

司馬懿年少時正值黃巾之亂,但他自小就受父親和長兄司馬朗的教育,因此培養出超乎常人的才華。獻帝 建安六年 (公元201年),司馬懿被選拔為河內郡的上計掾 (負責把郡內的戶口、財政等資料上報中央)。司空 曹操當時想徵召他當司空府的掾屬,可是被司馬懿拒絕了,他還一併辭去了上計掾的職位,在家裝病不出來達七年 (史家對此事很懷疑)。建安十三年 (公元208年)曹操任丞相,又再徵召他當丞相府文學掾 (負責教育)。曹操吩咐說:*「若復盤桓,便收之」,意思是說若司馬懿再推辭就抓起來*,司馬懿只得答應,前往鄴城 (今河北省 臨漳縣西)丞相府任職。就在這一年,發生了赤壁之戰;司馬懿則生下了長子司馬師。

*轉載自《司馬懿評傳》,作者李中彥

建安十六年 (公元211年)司馬懿生下了次子司馬昭。後來曹操攻打漢中的張魯,司馬懿勸他要乘勝進軍伐蜀,但曹操沒有採納他的意見。建安二十二年 (公元217年),曹操被封為魏王,立長子曹丕為太子,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 (太子的侍從和顧問)。司馬懿很得曹丕信任,與吳質、朱鑠、陳群並稱為「四友」。同年司馬朗病逝,時年四十七歲。第二年曹操親率大軍進攻劉備,司馬懿遷任為丞相府軍司馬,掌管軍務。

建安二十四年 (公元217年)蜀漢大將關羽攻打樊城 (今湖北省 襄樊市),水淹七軍,曹操想把漢獻帝從許昌 (今河南省 許昌市)遷往河北。司馬懿勸說:「于禁等被水淹沒,並非作戰上的問題,對國家沒有大損害,而現在遷都,既向敵人示弱,又使淮沔 (沔水,在今湖北省 漢江上游)一帶的人民不安……您可以游說孫權派兵攻擊關羽後方,那麼樊城自然可以解圍。」孫權果然派呂蒙襲擊公安 (今湖北省 公安縣),關羽兵敗被俘。自此曹操更信任司馬懿。

公元220年3月#,曹操病逝,時年六十六歲,司馬懿與賈逵一手籌辦其喪事。曹丕繼位為魏王、丞相;任司馬懿為丞相長史,封河津亭侯。12月#曹丕篡漢稱帝,改國號魏,年號黃初,是為魏武帝;三國時代開始。司馬懿任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翌年遷為侍中、尚書右僕射 (尚書台是東漢、曹魏的最高權力機構,長官叫「令」和「僕射」)。黃初五年 (公元224年)武帝南巡魏吳邊境,命司馬懿留守許昌,改封向鄉侯、撫軍大將軍、假節、給事中、錄尚書事。第二年武帝攻打東吳,又命司馬懿鎮守許昌,失敗回來後說:「我在東邊,撫軍 (司馬懿)就總領西邊的事;我在西邊,撫軍就總領東邊的事。」於是司馬懿繼續留守許昌。

# 阿拉伯數字表示公曆年、月份,中文字表示農曆,下同。

黃初七年 (公元226年)魏武帝到許昌,南門因日久失修崩塌,曹丕不悅,又回到了洛陽。曹丕不久就病死了,年四十歲,遺詔太子曹叡繼位,曹休、曹真、陳群、司馬懿等輔政。曹叡即位,是為魏明帝,改元太和。同年,東吳諸葛瑾、張霸來攻,司馬懿擊退二人,受封為驃騎大將軍、舞陽侯。太和元年 (公元227年),加封都督荊州、豫州軍事,進駐宛城 (今河南省 南陽市)。同年年底,新城郡 (今湖北省 房縣)太守 孟達謀反,司馬懿由宛城出發,八日走了千多里到上庸郡 (今湖北省 竹山縣西),十六日後城破,孟達被擒。

太和二年 (公元277年)蜀漢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街亭 (今甘肅省 莊浪縣東)之戰後敗退。這年夏天,司馬懿建議明帝伐吳;大司馬曹休不依計劃,輕率急進,於石亭 (今安徽省 潛山縣東北)被陸遜擊敗,不久病死。年末及翌年春,諸葛亮第二、三次北伐。太和四年 (公元278年),任命曹真為大司馬,司馬懿為大將軍、大都督、假黃鉞。六月,明帝命司馬懿往漢中 (今陜西省 漢中市)與曹真會合伐蜀。司馬懿故意緩慢前進,又繞道而行,曹真被迫於九月班師。

第二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真病危,司馬懿被加封都督梁州、雍州軍事,領兵抗敵。三月曹真病逝;五月司馬懿進攻鹵城 (今甘肅省 禮縣東)失敗,其後諸葛亮退兵,司馬懿派兵追趕,車騎將軍 張郃中了諸葛亮埋伏陣亡。青龍二年 (公元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相約東吳一起伐魏。司馬懿在五丈原 (今陜西省 眉縣西)與諸葛亮相持,一直堅守不出。五月,吳軍被擊退;此時諸葛亮駐於五丈原已久,軍糧匱乏,想用激將法 (送女人衣物去魏營)但失敗。八月,諸葛亮病逝於軍中,蜀軍退兵;魏軍從後追趕,蜀軍忽然掉頭,司馬懿連忙退回。這就是諺語「死諸葛嚇走生仲達」的由來。

景初元年 (公元237年)遼東公孫淵自立為燕王,脫離魏國獨立。翌年八月,司馬懿破襄平 (今遼寧省 鞍山市北),斬公孫淵及其臣下、將士等七千人。年末,明帝病危,司馬懿回到洛陽;第二年正月初一明帝病逝,遺詔齊王曹芳繼位,大將軍 曹爽 (曹真之子)、太尉 司馬懿共同輔政。曹芳即位,改元正始,是為魏廢帝。司馬懿不久就遷為太傅,兼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正始二年 (公元241年)孫權攻魏,被司馬懿擊退;兩年後又進攻東吳諸葛恪。

正始六年 (公元246年)曹爽裁撤司馬師兵權,把禁軍收編給其弟曹羲,專擅朝政。曹爽與司馬懿的權力鬥爭漸趨白熱化,正始八年 (公元248年)開始,司馬懿裝病不上朝。嘉平元年 (公元249年),廢帝與曹爽三兄弟率領洛陽大半守軍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司馬懿乘機在洛陽城內發動政變,稱曹爽意圖篡位,奉太后懿旨罷廢曹爽,又領兵控制了洛陽城。司馬懿派人勸曹爽回京受審,曹爽還認為司馬懿不會殺他,於是與廢帝返回洛陽,可是他和他的黨羽最終還是被滅三族。「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完全掌握魏國軍政大權,曹氏勢力旁落,為司馬氏代魏舖平了一條康莊大道。嘉平三年 (公元251年)太尉 王凌陰謀叛變,立楚王 曹彪為帝。司馬懿親提大軍東征,五月王凌投降,不久自殺。這是司馬懿一生最後一次領軍打仗。

七月司馬懿病重,臨終定下遺囑四條:*一、葬於京城東北八十里之首陽山,不墳不樹,保持原地形不變。二、下葬時穿平常的衣服,不放器物與之合葬。三、日後終者不得與其合葬。四、日後子孫不得祭陵*。八月五日 (公元251年9月3日)曹魏太尉 舞陽侯 司馬懿於洛陽病逝,享年七十三歲。廢帝曹芳追封謚號為宣文;司馬昭受封為晉王 (魏元帝 咸熙元年、公元264年),追謚為宣王;司馬炎稱帝 (晉武帝 泰始元年、公元265年),追謚為高祖宣皇帝。

*轉載自《司馬懿評傳》,作者李中彥

司馬家族的背景
.

相傳司馬這一個姓氏是源自周朝的官職——大司馬 (掌管軍事)。周宣王在位時 (公元前828至782年),任此職的程伯休父,因為平定徐國 (位於今淮河流域,與鄰近諸國被統稱為淮夷)有功,被賜以官名為姓。他就是司馬懿的祖先。

秦末群雄起義,趙王歇的部下司馬卯在秦亡後被項羽封為殷王,都城在河內 (今河南省黃河以北一帶)。第二年三月劉邦攻佔殷國,改稱為河內郡,自此司馬氏世代子孫就定居在這裡 (司馬懿的祖籍便是河內溫縣孝敬里)。

司馬卯的八世孫司馬鈞——司馬懿的玄祖父——是東漢時的征西將軍,此後他的子孫也都當上地方要員:兒子司馬量官拜豫章太守;孫子司馬雋官拜潁川太守;曾孫司馬防官拜京兆尹、治書侍御史。

司馬防就是司馬懿的父親。他一共生了八個兒子:*長子司馬朗、字伯達;次子司馬懿、字仲達;三子司馬孚、字叔達;四子司馬馗、字季達;五子司馬恂、字顯達;六子司馬進、字惠達;七子司馬通、字雅達;幼子司馬敏、字幼達。後來八兄弟也都很有名,人稱「八達」,其中當然以司馬懿最有名*。司馬防在當時算是朝廷要員,據歷史記載,在他當洛陽縣令時,曾提拔曹操在手下當洛陽北部尉。因此曹操後來對司馬朗、司馬懿兄弟禮遇有加,就是為了報答當年其父的提拔之恩。

司馬朗也是很有才智的人。*董卓在中平六年 (公元189年)入宮殺盡宦官,廢少帝劉辯,改立獻帝劉協。第二年又遷都於長安,司馬防等朝臣隨行,命司馬朗帶著家眷返回家鄉河內。途中被人告發逃走,幸好司馬朗應對得宜,方獲放行。到達溫縣後,司馬朗認為義軍可能會在此與董卓交戰,一行人投奔黎陽 (今河南省浚縣東)。不久義軍果然在溫縣與董卓交戰,義軍放火搶劫,鄉親死傷過半。董卓被殺後,他們又回到了溫縣。司馬朗這一先見之明,保存了司馬氏的血脈,使日後「八達」能繼續在歷史舞台上大顯身手。*此二段部分內容摘自《司馬懿評傳》,作者李中彥。
你那如同 陽光一般的笑容
照亮了我的生存之道

為我心中的雨撐起傘的
只有你一個人…
Alta Multimedia - OnlineGames:http://www.alta.hk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快速註冊

Archiver|手機版|AGAMES 討論區

GMT+8, 2024-11-20 11:29 , Processed in 0.05180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