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後登錄
- 2013-7-23
- 在線時間
- 4003 小時
- UID
- 131
- 閱讀權限
- 160
- 精華
- 2
- 帖子
- 16871
- 日誌
- 0
- EXP
- 13600 點
- 金幣
- 9714 個
- 註冊時間
- 2008-3-23
- 帖子
- 16871
- EXP
- 13600 點
- 金幣
- 9714 個
- 好友
- 0
- 註冊時間
- 2008-3-23
|
一日,眾官皆散,權留魯肅共飲,至晚同榻砥足而臥。夜半,權問肅說:「方今漢室傾危,四方紛擾;孤承父兄餘業,思為桓、文之事,君將何以教我?」
肅說:「昔漢高祖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可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唯有鼎足江東觀天下之釁。今乘北方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而據守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祖之業也。」
權聞言大喜,披衣起謝。
因此策是在榻上談的,故史稱之為「榻上策」。
認清首要敵人
「榻上策」提出於建安五年,即公元二○○年,那時,「北方多務」,曹袁兩大軍事集團正準備決戰,袁紹比曹操兵力強,曹操並未具有必勝的條件,而魯肅卻能斷定東吳的主要敵人是曹操,這是很有見地的。他主張乘曹操無力南顧之機,佔領荊州地區,「竟長江所極而守之」。因為荊州處於揚州上游,如果將來讓曹操佔領荊州,東吳前線將遭到嚴重威脅。如果全據長江,憑著這條不易踰越的天塹,則可保衛東吳的安全,然後伺機以圖天下。
魯肅的分析是實事求是的,完全符合當時的客觀形勢,是東吳所能採取的最佳決策。此策後來成了東吳的國策,孫權能雄據江東,三分鼎足,實有賴於此。
堅持聯盟以抗曹
魯肅為實現其政治藍圖,始終奮戰不息。她給孫權制定的其他戰略決策,也以「榻上策」為據。曹操統一北方後,決意南征,南北矛盾開始激化,孔明、魯肅以先後預見天下三分,因此如何處理曹、孫、劉三方的關係,已成為當時急需思考的重要議題。
由於曹操勢大,孫、劉要想與之抗衡,除了聯盟之外別無他策。「智者見諸未萌」,傑出的戰略家孔明、魯肅不約而同提出孫、劉聯盟抗曹的主張;劉琮以荊州降曹後,江東上下震慄,張昭等謀士都主降,只有魯肅堅決主戰,並向孫權陳述「諸人可降曹,獨將軍不可降曹」的理由,使孫權深為感嘆說:「諸人議論,大失孤望。子敬開說大計,與吾見相同。此天以子敬賜我也!」
在魯肅的策劃漢奔走下,促成孫、劉聯盟抗曹,最後打敗曹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輝煌勝利。當魯肅從前線還,孫權與諸將出迎,孫權說:「孤持鞍下馬相迎,足以顯卿未?」肅說:「願至尊威德加乎四海,總括九州,克成帝業,便以安車軟輪征肅守,始當顯耳。」可見其志不凡。
魯肅始終堅持孫、劉聯盟抗曹,至死不渝。魯肅懂得:孫、劉雙方有如脣齒關係,唇亡則齒寒,故他不像周瑜那樣,只從國家眼前利益出發,千方百計拆盟;也不像孔明那樣,使盡詐謀以拖延交還荊州,促使雙方矛盾激化,而是既堅持國家利益,又保持孫、劉聯盟。因此,他不僅比周瑜看得遠,比孔明也高明。
借荊州、薦人才
為了全據長江,保衛東吳的安全,他三次前往索還荊州,並以理力爭,雖然對方屢次使計推遲,他也耐心等待,避免動干戈。甚至孔明為拖延時間,使劉備立下「暫借荊州」的文書,他也被哄作保人押了字。在與關羽相會時,他好言相勸,指出借荊州是為使劉備有所托足,今「已得西川,又占荊州」,是「貪而背義」。《三國演義》把這次會面,說是「關雲長單刀赴會」,把關羽寫得威風凜凜,魯肅則被描繪得呆相十足。史實卻不然,是魯肅前往會關羽,他理正辭嚴斥關羽,關羽無言以對。至於說「暫借荊州」是魯肅上了孔明的當,史實也並非如此。據《三國志‧吳書‧魯肅傳》記載:赤壁之戰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為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斐松之注《漢晉春秋》記載:「呂范勸留備,肅曰:『不可。將軍雖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實重,初臨荊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備,使撫安之。多操之敵,而自為樹黨,計之上也。』權即從之。」可見借荊州是出於魯肅本意,是為「多操之敵,而自為樹黨」,以共同抗曹。
不僅如此,魯肅還向劉備推薦人才。魯肅向孫權力薦龐統不被錄用後,他擔心龐統投曹操,便勸龐統投劉備,作書推薦,並囑之說:「公輔玄德,必令孫、劉兩家,無相攻擊,同力破曹。」可見,魯肅所為,都是服從於「孫、劉聯盟抗曹」這個戰略決策,因此,魯肅在世時,吳、蜀兩國基本和洽。這對兩國有利,只對曹操不利,使曹操不能行其「分而取之」之策,在兩國同盟面前,無所作為。吳、蜀兩國能與曹魏三分鼎足,魯肅所做的貢獻是不亞於孔明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