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AMES 討論區

 找回密碼
 快速註冊
搜索
查看: 138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 傷痕文學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5052
EXP
6727 點
金幣
6300 個
好友
0
註冊時間
2008-3-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08-3-31 00:30:12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傷痕文學泛指中國在1980年代開始一種文學創作思想(潮流),是中國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最先出現的一種文學現象。主要是表現“文化大革命”給人們帶來的精神物質上的巨大傷害以及對國家民族前途的反思,是一個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文學現象,在當時中國社會有廣泛影響。



開端

傷痕文學開端於1977年11月劉心武在《人民文學》上發表的小說《班主任》,其名稱來源於復旦大學一年級新生盧新華於1978年8月11日在《文彙報》上發表的小說《傷痕》。當時評論界認為《班主任》主要價值是揭露“文革”對“相當數量的青少年的靈魂”的“扭曲”所造成的“精神內傷”,有認為該篇發出的“救救被四人幫坑害了的孩子”的時代呼聲。


發展

傷痕文學早期創作以短篇小說為主。一般認為最早問世並產生較大影響的是莫應豐出版於1979年的《將軍吟》。周克芹描寫農村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古華的《芙蓉鎮》也是此類主題的代表作。這些作品許多被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


代表人物和作品

《班主任》/劉心武   
《傷痕》/盧新華
《靈與肉》/張賢亮
《爬滿青藤的木屋》/古華
《思念你,樺林!》襲巧明
《飄逝的花頭巾》/陳建功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張弦
《本次列車終點》/王安憶
《我是誰》/宗璞
《啊!》/馮驥才
《大牆下的紅玉蘭》從維熙
《將軍吟》莫應豐
《芙蓉鎮》古華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周克芹


評價

正面評價:傷痕文學使當代文學重新回到“人學”的正常軌道;它擺脫了“假、大、空”,使文學重新回到真實的藝術世界;它一反空洞說教的文藝觀而強調了感情在文藝創作中的重要作用;它用真實感人的藝術人物與“三突出”模式的臉譜化人物作出強烈比照。
負面評價:傷痕文學作品也有明顯的不足。當年許多作品有的因情節離奇、有的因片面渲染鮮血淋淋而引起過爭議和非議。

世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
Alta Multimedia -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user/altahk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快速註冊

Archiver|手機版|AGAMES 討論區

GMT+8, 2025-4-6 05:53 , Processed in 0.04116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