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後登錄
- 2011-10-23
- 在線時間
- 220 小時
- UID
- 62
- 閱讀權限
- 140
- 精華
- 31
- 帖子
- 3275
- 日誌
- 0
- EXP
- 4904 點
- 金幣
- 3280 個
- 註冊時間
- 2008-3-22
- 帖子
- 3275
- EXP
- 4904 點
- 金幣
- 3280 個
- 好友
- 0
- 註冊時間
- 2008-3-22
|
作者: Jodi Picoult
翻譯: 林淑娟
出版: 臺灣商務印書館
ISBN: 978-957-05-2119-1
曾獲獎項:
榮獲美國圖書館協會頒贈瑪格麗特亞歷山大愛德華獎。
榮獲書藉瀏覽網站 (Bookbrowse.com) 2005年鑽石書獎。
獲選英國理查 & 朱蒂圖書俱樂部2004年十大好書之一。
入圍2005年英國書獎。
IMPAC都柏林文學獎提名。
頁面簡介:
如果, 你的父母為了一個理由而孕育你,
那麼那個理由最好是一直存在著。
因為, 理由要是不存在了, 你也沒有必要存在。
儘管我一直希望凱特能活下去,
但她的死會是我這一生中最幸運的事。
頁底簡介:
莎拉為了救罹患急性前骨髓怔白血病的女兒凱特, 利用醫學科技生下與凱特有完美基因配型的安娜。
十三年來, 安娜不斷地供應凱特血液﹑白血球﹑骨髓﹑幹細胞, 現在輪到她的腎臟。
無法忍受再被當成藥糧的安娜決定反擊她的父母, 控告父母奪走她的身體使用權。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皮考特以不同人物的口吻來接續故事的發展, 探討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
對『愛』有深入的刻劃及詮釋, 以細膩的筆法, 精妙的細節, 靈巧的掌握人與人之間脆弱敏感又錯綜複雜的關係。
讀書報告
為甚麼選這本書呢? 實際上我都快忘了, 記得那天走進三聯書店,
為我就是想找本書來消磨時間, 眼光被這本書吸引了。
封面不甚華麗, 可是頁面的一句說話令我很快買了這本書, 伴我飄洋過海去了美國。
那句說話是『理由要是不存在了, 你也沒有必要存在。』
就因為這句話....
一個人生存於這個世界上原來是需要有原因的?
人人都曾經為了很多原因而背負著不同的包袱和壓力,
而書中的主角所背負著的是家人對其盼望的壓力以及, 背負著一條生命的包袱。
人人常埋怨自己的人生無目標無希望無理由無前途, 憂慮很多很多,
其實若果一個人的誕生本質是無憂無慮, 我想已算萬幸。
很多人自出生為病掙扎生存, 無病無痛的人卻常在無病呻吟。
這到底反映出甚麼?
安娜的出生是為了她姊姊, 故事中與她最有分歧的是她母親,
母親莎拉有句說話我很深刻, 大約是這樣:『雖然我是有原因才孕育您, 但不等於我不愛您。』
若試著待入安娜的角度來看, 看著一個母親需要時就奪去所有娛樂去捐贈身體的部份,
而其他時侯只看見她照顧姊姊, 以一個十三歲的女生心態, 應怎樣想?
以莎拉的角度來看, 差不多將自己所有時間去照顧自己的長女去換取一線生機, 延續生命的機會,
覺得安娜應該懂得, 並不是不愛她不照顧她, 而是凱特更加需要她。
兩人都沒錯, 錯的都是陰差陽錯。
安娜的心態未能了解母親, 而莎拉忽略自己女兒只有十三歲。
事實是這樣嘛?
血濃於水, 縱然安娜愛上曲棍球, 因為捐獻腎臟而不能再玩下去, 安娜會為此不捐獻?
為何結局是請了律師坎貝爾為她奪回自主的醫療權?
到底結局怎樣, 我非常推薦各位去借閱或是去買來看看, 這是值得的。
書中的描寫手法及故事的發展令人眼前一亮, 這是我從來未接觸過的一種寫法,
非常新鮮有趣。
故事發展意想不到, 而且慢慢滲透出一些值得我們思考, 一些是我們從來未有想過的問題,
若我們身為當時人, 旁觀者.. 以不同的角度去探討事件而進行反思, 將獲益良多。
書本中透露很多不同類型的情感, 賺人熱淚, 值得細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