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AMES 討論區

 找回密碼
 快速註冊
搜索
查看: 131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 吸血鬼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5052
EXP
6727 點
金幣
6300 個
好友
0
註冊時間
2008-3-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08-4-28 16:14:0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吸血鬼(Vampire),又名吸血殭屍,傳說中永生不老的超自然生物。吸血鬼牙齒尖長,皮膚蒼白(像麵粉一樣白),眼睛發紅。吸血鬼害怕照射到陽光,在太陽下會煙滅或融化。但是也認為高等級的吸血鬼可以維持在太陽下不死,只是能力有所下降﹝另一種說法稱這些可在陽光下橫行無阻的吸血鬼為「日行者(Daywalker)」﹞。由於吸血鬼的恢復能力極強,所以一般武器無法使吸血鬼致命,只有「銀」能夠殺死吸血鬼。吸血鬼懼怕十字架和大蒜(對於吸血鬼懼怕大蒜,有人認為是由於吸血鬼擁有遠高於常人的嗅覺造成的,大蒜的刺激性氣味令吸血鬼感到強烈不適。也有些人認為大蒜具有殺菌的功效,所以也可以用來驅逐吸血鬼。)。吸血鬼沒有影子,在鏡子中看不到它,而且它在未被邀請的時候決不會進入房子。有可變身為蝙蝠、狼犬、蚊子、,或者霧等的說法。

一般認為人類可能會變成吸血鬼。一說是被吸血鬼咬了(三次以後)就會變成吸血鬼;另一種說法是喝下吸血鬼的血才能變成吸血鬼。


起源

最早的吸血鬼形象難以確定,但一般來說有以下兩種論點:

1.該隱(聖經,創世紀4:1-16),因殺兄弟而受上帝詛咒。

2.加略人猶大,出賣耶穌的門徒,後來因為後悔而自殺(聖經,馬太福音27:3-5)。傳說上帝使他不死,永遠孤獨,用作懲罰他。所以,現在的吸血鬼,都須保持神秘,永遠孤獨。

有推測表示吸血鬼的故事最早來自遠東,商人們通過貿易航路把傳說帶到了東歐。誕生了現代版本的吸血鬼神話。斯拉夫語地區的吸血鬼民間傳說最多,歷史可以追溯到基督教與異教信仰激烈衝突的9世紀。

在以後的有案可查的歷史中,也逐漸出現了更多確實能和吸血鬼相互聯繫的事件和人物,可能是由於這些事件才真正開始了一些傳說。

事實上,在18世紀前是沒有吸血鬼一詞的。英語中第一次出現這個詞是在1732年。有人認為,當時歐洲應該已經有吸血鬼神話了,那時爆發了大規模的狂犬病。


對付吸血鬼的方法

一般是用銀做的子彈射擊其心臟、或將其頭砍掉、或者將其心臟取出、或者在心臟處釘上白荊棘所制木樁,俄國是白楊木。以及令其照射到陽光等。所以大致上來說,吸血鬼怕(銀製的東西),另有說木樁不能至其滅亡的,只有陽光和火焰能至其毀滅,亦有人說用紫外光可以將之殺死。但同樣的也有說法說吸血鬼如果比較(資深)又或吃過(藥)就會不怕陽光。通常一個以上或全部的方法都會被使用。另外傳說中,大蒜的氣味、十字架等可以抑制吸血鬼的能力。但這並非對所有的吸血鬼都有效,吸血鬼之所以會害怕十字架,通常是轉化前有其宗教信仰者,十字架等才能對其產生嚇阻作用,而生前完全沒有信仰者,十字架或聖水是沒有作用的。

由於擔心被吸血鬼咬過的人也變成吸血鬼,並且相信異教徒、罪犯和自殺的人都會死而復生。所以人死之後屍體要被斬首或者上木樁或尖刺。人們也在死者的嘴裡放入大蒜。有時把罌粟種子撒入棺材,或者放在帶結的繩子。因為聽說吸血鬼喜歡數數。

人們還會屍體挖出來,檢查是否有被吸血鬼咬過的跡象,包括屍體不腐爛、嘴邊有血跡以及頭髮或指甲在死後繼續生長等。在過去,由於吸血鬼的一些特徵,人們會把討厭銀、大蒜、光和聖水,牙齒變長,手掌長毛這些特徵做為判斷吸血鬼的條件。

實際上,頭髮和指甲在死後繼續生長一說,主要是因為人死後肌肉會收縮,做成原本藏於體內的頭髮和指甲顯露出外面。而做成生長的錯覺。在中世紀的時代,會挖屍體出來多為流行病的傳播期,人們覺得是吸血鬼在作惡。當發現有此跡象時,則會把屍體燒毀至只剩骨骼。曾經有紀錄為挖墓時挖出的屍體已經變為骸骨,當時的人還是不放心,於是把大腿骨拿起放到胸口部份,交叉重疊以防屍體變成吸血鬼。


各國關於吸血鬼的傳說

西方的吸血鬼通常可以變為人或者吸血蝙蝠,但是在人形的時候則是很有風度的貴族紳士。所以大致上來說,吸血鬼也分國級。就像人類一樣有分中國人或美國人這樣。美國吸血鬼就跟美國人一樣有(紳士風度)。西方傳說認為吸血鬼在世界各地的傳說中都有所體現,在中國傳說中則體現為殭屍,它們來自於死後的重生,同樣是不死的,咬人並傳播「屍毒」,使被咬的人經歷一次死亡後同樣變為殭屍,在入夜後從墳地中出來……這些都與吸血鬼的傳說極為類似。在日本、印度、菲律賓等亞太地區的國家中都有類似的傳說。20世紀歐美流行文化中亦出現大量吸血鬼的傳說,有的小說中提到人只有被吸血鬼吸血後再喝下吸血鬼的血才能變成吸血鬼,這一過程被稱之為「初擁」(The Embrace,即初次擁抱之意),並且新產生的吸血鬼被看作是對其「初擁」的吸血鬼的後裔。而初擁的前提為必須先被咬兩次,第三次的時候如果吸血鬼願意,那麼就會開始「初擁」(The Embrace)。


吸血鬼的科學解釋與相關史實

有研究傳說中的吸血鬼有可能與狂犬病有關,理由是相當多的癥狀與其較為相符:畏光,討厭刺激性的氣味(如大蒜),面色蒼白,有口部肌肉抽搐想咬東西的慾望(訛化為尖的牙齒並善於咬人),傳染途徑(被咬後感染)等等,並認為吸血鬼的傳說可能與古代大規模疫情爆發有關。

目前比較公認的關於吸血鬼的解釋是:被認為是吸血鬼的人實際上是血卟啉病(血紫質病)患者。血卟啉病又稱血紫質病,是由卟啉產生和排泄異常所引起的代謝性疾病,多有遺傳因素。先天性紅血球紫質缺乏症(Congenital Erythropoietic Porphyria),因缺乏合成血紅素之酵素,造成前驅物之一「紫質(porphyrin)」的累積。紫質會累積在血液及尿中,尿液會呈紅色,且因為紫質具強力的吸光性,病人皮膚會對光敏感,牙齒會出現螢光,亦會造成貧血。根據卟啉代謝紊亂的部位,分為紅細胞生成性血卟啉病、肝性血卟啉病。本病多見於嬰兒,成人也可發病,稱為遲發性皮膚血卟啉病。此病患者怕光(光照後會引起皮膚潰爛、結痂、大面積黑色素沉著。),對大蒜過敏(大蒜的刺激性氣味能引起病發。),眼珠呈紅色,補充血紅蛋白有利於緩解病情。少數偏激患者認為飲用鮮血可以補充血紅蛋白,從而引發了吸血鬼傳說。

14世紀,歐洲發生了大面積的瘟疫,為了避免受到傳染,人們往往並不仔細辨別病人是否真的死去而就匆匆將他們掩埋,由於某種原因人們打開墳墓,會發現屍體變了姿勢,還沾有血跡,這不過是由於當時被掩埋者尚未死去,在棺材內醒來後掙扎所至,但在當時因為貧窮和缺乏教育的地區如東普魯士,西里西亞,波希米亞等地卻被傳為吸血鬼,從而引發了持續幾百年的吸血鬼迷信。

18世紀是吸血鬼的黃金時期,1710年瘟疫再度流行,東普魯士深受其害,當局為了消除人民的恐懼,或者說官民一致認為瘟疫的罪魁禍首是吸血鬼,當局採用了許多駭人聽聞的手段,比如把一座公墓里的墳墓全部打開,看看哪些人的屍體沒有腐爛或指甲、頭髮等有沒有在死後繼續生長。

近期的流行文學中較常見的一種解釋方式則為病毒說。此種學說假設吸血鬼是由病毒感染而做成基因改變的人類而成,此種病毒多被假設成會破壞被感染者的自我生產血染功能,同時有著幫助各種血型的血液混合的效果。由體液和血液傳播,因此在咬吸血液的行為時,會傳播到被吸者體中。此種說法多以病毒本身已經因為難以傳播而絕種來解釋吸血鬼不再存在的原因。


與吸血鬼相關的歷史人物

吉爾斯·德·萊斯男爵(Gilles de Rais, 1404年 - 1440年10月26日):著名的黑巫術師,百年戰爭時期他是聖女貞德的戰友,曾被譽為民族英雄,貞德被俘以後,男爵退隱於馬什庫勒和蒂福日的領地埋頭研究煉金術,希望借血來發現點金術的秘密,他大約把300名以上的兒童折磨致死,後來被施以火刑。但他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吸血鬼。
弗拉德三世(Vlad III,1431年11月? - 1476年12月):他是15世紀時瓦拉幾亞公國的領主,他有兩個綽號:穿刺公(Ţepeş),龍之子(DRACULA),他曾擊退了來自奧斯曼帝國的入侵者,成為民族英雄,但他殘暴冷酷,曾將成千上萬的戰俘用尖木樁釘死,許多編年史都將他描述為暴君,「即使是歷史上最嗜血的古羅馬暴君:尼祿,戴克裡先也沒有如此殘酷和難以計數的刑罰」最重要的是,400年後,英國作家布拉姆·斯托克以其為原型寫成哥特式小說《德古拉》(Dracula,1897年出版),他才得以聞名天下,並隨著斯托克小說被一再改編、搬上銀幕、舞臺、電視而成為吸血鬼的代名詞。弗拉德三世像現藏於維也納藝術歷史博物館。
巴托里伯爵夫人(Erzsébet Báthory,1560年8月7日?-1614年8月21日):這位夫人是那達斯地伯爵的遺孀,由於伯爵常年在外征戰,伯爵夫人無聊之間,在僕人托爾科的慫恿下,學習妖術,在1600年伯爵去世以後更加肆無忌憚,經常挾持附近村莊里的少女,並加以折磨,據相關編年史記載,伯爵夫人在喝受害者的血時非常快樂,甚至把血裝滿浴盆用來沐浴,使自己永保青春美麗。其奶媽尤奧,管家烏依瓦里,女巫達爾維拉亦有參與此事。1610年12月30日,她的表兄圖爾索伯爵率兵攻克城堡救出一些受害者,伯爵夫人因其貴族關係,而只被判終生監禁,共犯一律處以極刑,城堡也由此荒蕪。巴托里伯爵夫人的畫像現藏於布達佩斯Andras Dabasi國立博物館,歷史畫廊。

世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
Alta Multimedia -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altahkmm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快速註冊

Archiver|手機版|AGAMES 討論區

GMT+8, 2024-9-20 12:00 , Processed in 0.040680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頂部